網癮=精神。縿e再2度傷害孩子
文章原載:溫州清潔 文章出處:http://www.bst-tech.com.cn/ 文章版權:如需轉載本文,請以鏈接的形式注明原載以及出處,謝謝!
作者:藍懷恩(男性文化研究作家)點擊閱讀專家博客 “網癮=精神?”的標題后面,我本來下1句想用“還是病態社會使然?”,后來覺得“別再2度傷害孩子”更重要而改之。此乃據報道,由總后衛生部組織、北京軍區總醫院牽頭制定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才通過專家論證,意味著我國醫學界診斷“網癮”將實行標準化,“網癮”也首次被該標準列為精神疾病治療范圍,其中1項量化的指標是平均每天連續使用網絡達到或超過六小時,而且這種癥狀達超三個月。 我看了這則新聞頓感頭皮發麻,根據有關方面調查,光是未成年的“網癮少年”就有四零零萬,何況大學生上網成癮者已占到1半,網吧早將大學包圍了,面對千千萬萬的孩子,我們究竟要蓋多少精神病院才夠收留他們?還是任由家人自處或者把他們全禁閉起來?是我們大人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難道他們生下來就準備成為網癮者嗎?還是我們成人社會提供他們網癮的環境和條件?我忍不住要說:孩子!請原諒我們創造了陷你們于不健康的物欲橫流社會! “中國治網癮第1人”、華中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陶宏開,研究3大因素誘發網癮:(一)不健康的、壓力過大的成長環境,(二)得不到別人承認的失落感,(三)人際關系不好。他說,戒除網癮沒有靈丹妙藥,需要改進家庭教育、改革應試教育、改良社會文化。其中,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只有先“教教家長”,才能真正做到“救救孩子”。 “大人生病,孩子吃藥”是我們慣常的處理手段,成人絕少面對自己創造出來的病態環境,進而造就出1堆病態孩子。例如大人不讀書、不學習,卻日日緊盯孩子讀死書、管分數;大人拼命研制暴力影視和血腥動漫賣給孩子,再怪孩子狂躁、粗暴;大人搓麻將、濫喝酒、拿人說事兒,卻要孩子成功、有禮貌;大人凡事只問個人功利,缺乏公益參與,反指望孩子心理素質好,有抱負、有遠識可能嗎? 說透了,當今各種學習型和服務型社團不開放,精神信靠沒有歸宿,反倒充斥著素養不足的學術、文化領導,不斷制造虛假、幼稚的口號教條,讓人無所遵循,日久不正是孕育“精神病患”的大溫床?所以各種兇殺、自殺案件拿來剖析,多數兇案主背后無不斑斑血淚。既然靠不了大環境修身,就有賴每個成人自己開始覺悟、學習,否則要等誰來解救我們避開這些沒完沒了的悲劇下場呢? “網癮”這事兒看似父母焦頭爛額,但是孩子更無辜哪!他們無法選擇父母,更沒辦法決定生長在1個比較文明的環境。今天只要大人不進入父母教育系統,任由無知、權威主宰我們的家庭教育;任由我們集體意識建構的應試教育機制壓迫1代代孩子;任由社會文化現象典型夙疾-媒體弱化民智大行其道,大家還忙著幫他們創造收視率跟盲從消費廣告商品,我們成人不就在直接、間接地傷害孩子,如今還要把他們送進精神病院,2度傷害這些曾是天使般的生命個體,情何以堪哪! 網癮≠精神病,大多數應該先把那些父母送到受教所改造,或者社會開始把文化活動中心拿來開辦“如何經營婚姻”、“做個身教父母”、“善處親子關系”等講座、活動,同時邀請人文素養極佳的專業人士撫慰孩子受創的心靈,用“智慧、溫暖的愛”善待孩子,我相信每個生命都有機會健康回歸的。愿我們所有慈悲的大人1起為那些成癮孩子祝禱,并再說1次:孩子!請原諒我們創造了陷你們于不健康的物欲橫流社會!相關閱讀:父母皆罪人生育后,身體和性欲在對抗?身懷6甲,老公卻有外遇誰說獨身就不能享受性愛為什么奔3就要急著嫁人?變性人比女人更性感性格內向者”真的愛殺人嗎?畢淑敏母子環球旅行記不想發生性關系=不愛他?性生活不和諧的婚姻還要維持嗎? 相關鏈接:心理專家博客 | 心理月刊論壇 | 心理測試題目 | 心理專家問答心理專家在線 | 心理學的故事 | 心理學與生活 | 心悅生活空間 歡迎訪問心理月刊官方網站,更多相關文章,專業心理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