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難成“風暴” 問責缺失
文章原載:溫州清潔 文章出處:http://www.bst-tech.com.cn/ 文章版權:如需轉載本文,請以鏈接的形式注明原載以及出處,謝謝!
莫讓“看門狗”徒做“吠日”之舉趙志疆國家審計署一一日發布二零零六年第五號審計公告,公布了四二個部門單位二零零五年度預算執行審計結果。審計公告顯示,歷經幾年的審計風暴洗禮,國家各主要部門單位,仍然在預算執行上存在諸多問題,包括發改委公款為職工購房、體育總局動用彩票資金用于炒股、教育部應繳未繳46級考試費等等問題,再度成為媒體和民眾關注的熱點。(九月一二日京華時報)為了了解詳細情況,我專門到審計署網站閱讀了審計公告全文。看完之后發現1個問題,針對各部門存在的嚴重問題,審計公告措辭并不激烈,甚至可以算得上“溫和”。海關總署擠占挪用預算資金九七三一.八一萬元,還變相挪用財政資金一三二.零二萬元用于出國考察,然而審計公告卻評價為“預算執行情況較好,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比較健全”。體育總局堪稱“屢審屢犯”的代表,此次又因為少計收入一.三八億元,以及未經批準動用彩票專項資金二七八七.四萬元用于股票投資,而榜上有名,但審計公告的評價卻是“預算收支符合國家有關預算和財政法規的規定,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比較健全……進1步增強了部門各級干部和財會人員的政策觀念和責任意識”。不用列舉更多,幾乎每1個被審計公告點名批評的部門,都與此同時得到了1個不算很差的評價,這也使得審計公告更像是在“邊打板子邊揉屁股”,如此做法不免給被審計者以“瑕不掩瑜”、“無心之失”之類的心理暗示。不僅如此,在整改情況的總結中,審計公告無1例外地提到,有關部門“積極進行整改,并舉1反3,吸取教訓,切實加強財務管理,堅決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然而實際情況是,那些“屢審屢犯”的部門,幾乎每年都在“積極整改、吸取教訓”,但卻從未見到其“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滯留、轉移專項預算資金的問題,每年都能看到,而且數目動輒以千萬乃至億元來計算,但處理結果卻多半是“要求及時撥付”了事。如此數目驚人的巨額資金,1年的利息將會是多少?對于這些違規部門來說,“及時撥付”不像是處罰,更像是獎勵——巨額的利息收益實際上已經達到了其滯留預算資金的目的。不難想象,這樣的處理結果毫無任何“殺傷力”可言,又怎么能“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縱觀此次審計公告,違規者多半都是“熟面孔”,而審計署依然還是“老套路”,使人徒然平添1種“年年歲歲花相似”的憂愁。和以往“側重于對違規部門的批評,而忽略了對責任人的追究”的審計風暴1樣,此次審計公告除了追究經濟、行政上的漏洞和缺陷之外,并沒有涉及追究部門負責人責任的內容,這不能不說是此次審計公告的1大遺憾。這樣的遺憾其實不難理解,我國審計實行的是行政模式,審計機關受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雙重領導,其本身行政執法權有限,主要職責在于發現問題,而解決和處理問題經常需要間接地訴諸于司法監督或是相關的行政監督、權力機關的監督。在這些“屢審屢犯”的名單中,大部分都與審計署“平起平坐”,審計部門又如何能不計1切后果地對他們痛打板子呢?因此,李金華曾多次表示過他心中大的矛盾與困惑:面對審計出來的諸多問題,如何落實和追究審計責任。法治政府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責任政府,而問責制正是責任政府題中的應有之義。李金華曾形象地比喻自己是“國家財產的看門狗”,按照普遍的理解,面對不法之徒的入侵,看門狗主要的職責是發出警報,以提醒主人對此做出反應。國家審計只有監督的功能,而沒有問責的權力,因此缺乏相應強有力的督促整改制度和懲戒制度。如果責任追究機制不能因此而完善,如果看門狗1次次徒做“吠日”之舉,那么這條忠心耿耿的看門狗還能夠聲嘶力竭地叫多久?這確實是個問題。